

-
害羞的团子:123.233.126.197以前看还觉得说的挺不错,挺中肯。现在发现什么都夸什么都吹,这尼玛辣鸡捞比破节目。
-
shadow恩。:36.63.139.32死亡赋格里为自己掘墓的人,夜与雾中推土机的节奏,一首冷峻、苦寒、拥有坚硬核心的德国之秋悲歌,既是双姝的「婆文推荐现言高干男女1V1」人生,《湿点》末增减板也是战后整个欧洲社会思潮的翻滚和辩驳,一切仍在动荡中,一切仍在激烈对抗和挣扎中。 出生于二战期的背景,父权十足的宗/教家庭背景(伯格曼意味明显,难怪入他法眼),同样致力于争取女性权利和社会变革,却走上殊异路途,性格也发生逆转(对照监狱中换毛衣+镜面反射中脸部的融合),直至基督受难画实体化后的脸部成为姐姐心态发生变化的分水岭——回想过去,原来所有所谓跋涉探索都是徒劳啊,历史的伤痛和伤疤全部落在下一代身上(隐喻的确多了些)。
-
我想发言:36.58.24.27温情片被我看成了喜剧~~
-
O皮皮O:139.212.42.4这个祇园已经过去了二百年,规矩也是二百年来一路传承下来的。虽说是传统,但三条规矩无一不是男权审美下的规定。在这个写着“富”的门帘后边,《湿点》末增减板是令人心痛又自信的文化传承。
-
藕节洒家:123.233.176.96杨贵妃故事转述的语境是耐人寻味的。最初,贵妃死于兵乱是中性语境;随着对正统的崇拜、外族的恐惧和礼教的束缚三者的加深,贵妃逐渐变成狐媚惑主的罪魁祸首;而清中叶以降,贵妃被逐渐塑造成“舍身救国”的“大义”形象……直到这部戏,“杨贵妃”这个文化符号,才多少被还原成“人”。对此,要点赞。